跳到主要內容

情色摩登 — 台南中國城‧極樂惡所



約昭和初期之台南市鳥瞰圖,可見位於台南船溜盲段之今中國城,相當緊鄰情色風化區新町遊廓。
(地圖出處:2006年「長河落日圓:台南運河八十週年特展」展覽DM
該地圖由黃天橫先生提供、台南市資產保護協會發行。)

一旦涉足那脫離常軌、遠離日常作息的世界,我總感覺心底正在蠢蠢欲動,彷彿有個什麼正在甦醒。外頭充斥著猥褻和混雜,一股教人酥麻的肉慾正在體內游移。當年我似乎已有預感,「世界居然存在著這樣的所在,我受不了,我隨時會可能為它迷惑而身陷其中、無法自拔。」
沖浦和光,《極樂惡所:日本社會的風月演化》,14

豎立於台南中正路尾超過30年的中國城,是凝縮台南人回憶的怪異所在。它的怪異來自於內蘊高度的混雜性:觀光商城混雜情色產業,龍蛇雜處、暗藏春光,迷宮般的空間,隱藏著情慾、胡鬧、怪誕的氣息,它是一個神祕的不思議之地。如何迫近它高度資本流動混雜著情色空間的神祕性?本文希望透過初步的文史考察,將時間軸與空間軸拉得更廣更遠,來迫近這個神祕性。日治時代中國城的位置原是台南船溜盲段所在,本為「不存在的場所」的中國城,在填平運河盲段才誕生,由於它的位置非常鄰近日治時期的新町遊廓(情色風化區),以及末廣町(摩登商圈),使得它非常近似日本學者沖浦和光筆下,江戶時代高度縱慾的娛樂空間─「極樂惡所」。

I、新町 X 情色

日本江戶時代被稱為「惡所」的地方有三個特性。其一,它是色里‧遊里(即風化區),其二,它是芝居町(劇場街、鬧街)。進入近代(指明治維新至二次大戰爆發,約為1868年至1938年)以後,許多「盛場」都是由此比鄰而居的兩者合併而成;其三,則是附近一定有處將以上二者視為地盤的受歧視民聚落,兩者都是近世身分階級制度的邊緣民。若以東京比較,則相當於淺草、吉原、山谷和深川一帶,一處渾然天成的小型社會。簡單來說,「邊緣」、「邊界」與「底層」就是「惡所」的三大特質。(註1

「新町」就是酒家聚集的「綠燈戶」。日治初期,有鑑於風月場所不宜鄰近住家,日本政府特將特種營業移至海埔新生地的新町,當時新町分為日人經營與台人經營兩區,前者約今保安路以北、康樂街、府前路、大智街之方塊地帶,曾有北國樓、東樓、高砂樓、枷賀屋、富士見樓、開門樓、豐本、皆花園、金波樓等;後者約今保安路以南、大智街、大仁街、康樂街方塊地帶,有真花園、玩春園、愛月園、樂春園、小春園、昭和樓、浪花樓、桂花亭、新春閣等。(註3)保安路、康樂街、府前路、大智街、大仁街皆相當鄰近中國城,至今仍有不少情色產業在此區蓬勃發展,因此研究中國城可能不能忽略此區悠久的情色文化對中國城潛在的影響。如果百年前的風花雪月之地─新町的文史質地鑲嵌了中國城的情色性,那麼另一種高度資本流動的特性,可能與鄰近中國城,今林百貨所在地,日治時期台南的摩登大道─「末廣町」有關。

II、末廣町 X摩登

簡阿淘寂寞地喝著紅茶,看著前面「銀座通』熙熙攘攘的人群兀自發呆,而沉緬在回憶裡。就在他站起來的當兒,經過店門的玻璃,他看到撐著一把色彩斑斕的陽傘,穿著一身淺黃連衣裙的修長女郎晃過去。從她金色細邊的眼鏡和蒼白如月光的臉色,他認出她就是林雪梅。他躊躇了一會,終於忍不住,推開店門,追她去。
葉石濤,〈邂逅〉,《葉石濤全集》小說卷4249

由台南州廳(今國立台灣文學館)往西延伸到現在忠義路中正路口,即可銜接到日治時期的末廣町,這裡過去曾是台南人心目中的「銀座」。(註4)葉石濤的小說,就有三篇以「銀座通」的喫茶店為背景,分別是〈邂逅〉裡的南風喫茶店、〈再見吧!梳髮的Amie!〉裡的森永喫茶店、〈姻緣〉裡的望鄉喫茶店,〈邂逅〉的男主角簡阿淘,就是在今鄰近民生綠園的「南風喫茶店」邂逅心儀的女子王雪梅,文中還描述了精緻的末廣町光景。傅朝卿在〈從大正町到末廣町─從摩登老街到文化創意大道〉一文中,提到台南市在歷經市區改正與台南運河開通之後,由當時的台南驛經明治公園、大正町(今中山路)、大正綠園(湯德章紀念公園)、末廣町(今中正路)、到運河口間路段之重要性逐漸增加。1927年(日昭和2年),當時有志於末廣町經營事業之商家,組織了一個店鋪住宅速成會,決定在末廣町南北兩側興建連續的店舖住宅。

1931年(日昭和7年),末廣町店鋪住宅落成,是台南市第一條經過整體規劃設計之市街,繁華熱鬧之景依稀可以想像。末廣町一直是台南市精品及舶來品最重要的商業大街,一直延伸到西端的運河盲段(即中國城之處)。1980年代運河盲段被填平興建中國城後,此條曾經繁華一時的大道終於沒落,不過在大街上仍有一些精品店,街廓內部也留存不少小型的傳統店家。(註5)從今林百貨的方向往中國城相連構成一長型商圈區塊,周邊的商業消費琳瑯滿目,例如今日精品街、西市場、沙卡里巴、今日戲院、海安路商圈等等,街上總是充滿前來購物娛樂的人們。雖然中國城的消費水平,相較於中正路的精品店而言,較偏平價的次文化產業,但是中正路商圈由來已久的消費文化,反映了日治時代以來,中國城與高度資本流動緊密的鄰近性。

III、中國城:極樂惡所

在人馬雜沓的盛場,四處簇擁著盛裝打扮的人群,摩肩擦踵、人山人海。在櫛比鱗次的劇院、電影院、說書場、見世物小屋(譯註:雜耍特技、劇團以及展覽稀奇事物的小屋)間,緊湊穿插著食堂和攤販。一路上,響遍整條大街的流行歌曲和由四處傳來的叫賣聲炒熱了盛場的氣氛。跟隨父母前來的孩子一邊東張西望一邊努力在人群中鑽動。窺見未知的異界,讓他們心頭滿是興奮;對於當時的孩子們而言,前往盛場本身即是個終身難忘的大事。
沖浦和光,《極樂惡所:日本社會的風月演化》,16

「盛場」演變自惡所,鄰近市中心的鬧區之意。(6) 上述引文從兒童視角描述初入盛場對其單純心靈造成的強烈撞擊,極似置身中國城的「極樂」經驗,美食、奇貨、音樂、影像等眾多事件叢立,味覺、聽覺、嗅覺、視覺的刺激皆高度衝擊感官,在那裡,一切皆是奇觀,難以命名的感覺總是爆量、充盈,飽含驚奇。

新町的情色與末廣町摩登豐富了中國城作為一座「極樂惡所」的底蘊,以日本江戶時期的「惡所」來迫近中國城的神祕性是一種實驗性的想像,希望能形塑出屬於中國城的無形文化資產。沖浦和光在《極樂惡所》書中歸納六種「惡所」特質:(1)與地緣性共同體無關,匿名密度極高的特殊空間。(2)新文化資訊提供與收集的「場所」。(3)跨越身分階級,連罪犯與無賴都能進入的「場所」。(4)處偏遠地帶,混沌、可無限擴張的「場所」。(5)顛覆人倫秩序的「場所」。(6)充滿「漂泊神人」的影子,表演演員魅力與魔力的「場所」。(註7)中國城可能呼應沖浦和光的「惡所」特質:位居地下三千坪空間,具有高度的隱密性;流行產業盛行,新潮資訊的集散地;不論歡樂的家庭聚會、清純學生的探險、各據地盤的不良少年,各種身分在此處匯聚流連;低調、隱密但充滿誘惑的情色產業,難以覺察又確實存在的特質,勾勒中國城混沌、無邊界、誘惑的潛力。

2015年末重返已是廢墟的中國城:當年的約會勝地冰宮溜冰場、卡拉OK店牆上貼滿寫有歌名和號碼的彩色歌單:〈愈搏愈重〉26070、〈今夜又擱為你醉〉21747、〈相逢〉26557…;懷舊唱片行留有《蠟筆小新》、《忍者龜》、《家有賤狗》等90年代風靡一時的卡通錄影帶;地上散落言情小說《搞怪灰姑娘》、《火爆恰婆娘》、《綁架新娘》;海報架舖滿金城武、郭富城、酒井法子、周慧敏的寫真照,彷彿昨天才被站在這裡的歌迷捧在手掌心裡端詳撫摸。荒廢的小吃店招牌寫著鍋燒意麵、蝦仁蛋炒飯、正宗原味棺材板、木瓜牛奶…;電動機台「東方明珠」、「頑皮阿新」、「蘋果樂透」已捂嘴,不再發出刺耳的聲音;中國城電影院、隱身高樓的情色賓館,所有曾在此「極樂惡所」被激起,情慾、怪誕、胡鬧的感官感覺,將永遠塵封。

註解:
1.     沖浦和光著,桑田草譯,《極樂惡所:日本社會的風月演化》,台北:麥田,2008
2.     同上註。
3.     周菊香,《府城今昔》,台南:台南市政府,2003
4.     傅朝卿,〈從大正町到末廣町─從摩登老街到文化創意大道〉,收錄於《Tainan2024:新世紀台南文創大道行動論壇》手冊,2013
5.     同上註。
6.     同註1
7.     同註1
原文發表於《今藝術》,第283期,2016年03月。
http://magazine.chinatimes.com/artco/20160317004304-300601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兩代刺繡:華麗古典的凝縮之美

圖片來源:https://reurl.cc/kZogKn 「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為良。」 ─ 《考工記》         「從上架開始!」當創立手工繡花鞋品牌「繡」( hsiu )的江珮嘉和張積育回到林玉泉師傅的光彩繡莊這天,師傅立刻要她們從第一步「上架」開始,這是最簡單也是最難的一步,必須謹慎工整地將布面牢牢地縫入繡花架和橫頭之間,使勁全力撐開布面之後,才能開始工作,這是看似文秀的刺繡,最強而有力的起手勢。         「繡」創立於 2013 年,是積育和珮嘉就讀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時共同成立的手工繡花鞋品牌,她們深究傳統,同時開創性地加入在地元素:安平劍獅、台南老地圖、蚵紋系列 … ,每個圖像都能立即引起在地人的共鳴,一問世便深獲好評,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還曾以她們的「劍獅鞋」贈予法國友人。時間拉回原點,其實她們最早先拜訪的是「年」綉花鞋老店的李東志師傅,想學習製鞋技術,李師傅認為她們既然有心,應該從最基本的刺繡學起,便推薦她們向光彩繡莊的林玉泉師傅拜師,開啟了兩代刺繡的師徒情誼。       從事刺繡超過 50 年,人稱「府城繡才」的林玉泉師傅長年來致力於薪傳工作,只要學生有心想學,他都願意教,關鍵在於學生是否有心。見這兩位學徒對刺繡有著濃厚的興趣,同意收她們為徒後,便一個口訣一個口訣唸給她們聽,例如「一形二體三色」,即形體、配色與手工必須同時展現力與美。基本功要打好之外,師傅在教學現場,念茲在茲的還是對細節的堅持。他親身示範每一個技法,仔細端詳徒弟下針是否正確,並立即予以糾正,讓她們便牢記於心,避免重蹈覆轍。       「這是我個人情感的輸出平台。」受過美術訓練的珮嘉負責「繡」的設計,從她的花鳥刺繡看來,小小一片綠葉居然疊織了水彩般的明暗光影,顯露了她大膽的實驗性格。話雖如此,珮嘉的創作過程充滿詩意,她有凝縮世界於方寸之間的天份,「繡」的第一代「安平蚵紋」,是她在安平的海邊想出來的,蚵殼歷經海水沖刷的刻痕,化為鞋面上躍動的線條,巧妙表現了蚵與海的關係,自此開啟了「繡」獨...

貝葉・霧靄・降靈會:彭思錡《微軀》之思想布置

彭思錡,《取水》(局部),2021。(彭思錡版權所有)  面對彭思錡的《微軀》,我們恐怕不能僅將「微軀」二字直接等同於她如貝葉、霧靄的作品表象,因為這些表面上的細小、脆弱、纖薄,實際上有著足以撼動整座宇宙的暴力。筆者認為這裡的「微軀」更直接地說,應是指涉某種使思想得以「擁有一具身體」的意涵。換句話說,究竟彭思錡透過這些通透著冰、晶、花、雪質地的作品所欲辯證者直指為何? 全文請見:https://aofa.tw/?p=4478  (2021/12/22刊登於「觀察者藝術田野檔案庫」)

如驚濤拍岸碎浪成花,如風雨入竹林 — 越後妻有行續

美人林茶會 攝影|凃倚佩 茶室裡的每一樣事物的實際尺寸,恰與其重要性的程度成反比。 — 李歐納.科仁( Leonard Koren ),《 Wabi-Sabi 》,頁 65 。 [1] I 抵達越後妻有的第一天,因網路訂房的延遲,僅能在附近的土市住一晚。土市離十日町僅一站,晚間八點多出站,除了計程車引擎的發動聲,全區沉默。一輛車頂有盞小月亮的計程車前來,客人這邊的車門自動打開,駕駛是位戴著黑框眼鏡的斯文先生,俐落地安置好行李,瞭解地點後旋即 啓 動,熟門熟路地穿梭在黑暗當中,我們以簡單的英語對談,親切的關心在空氣中流動。 下榻的旅館就在「松濤壽司」對面,我們在壽司亭下研究宵夜的菜單,飢腸轆轆。不久屋主回來了,熱情地領我們進入小屋,偌大的榻榻米房間,千羽鶴織錦紋樣、筒型織車,小巧茶具,按耐 着 心中的雀躍道謝,往榻榻米一躺,吸一口藺草的香味。不久房東告訴我們松濤壽司願意特別延長營業時間,立即動身,也等待家郁的到來。 家庭式的壽司亭熱情地接待我們這組遠客,經驗老道的爺爺雙手摩挲準備替我們上菜,阿姨送來兩碗熱熱的麥茶,店主小哥以英語向我們仔細解釋菜單。新鮮刺身、手捏壽司、燒烤松阪豬配上一口清爽的啤酒。此時,家郁拉著行李抵達,三人舉杯,為即將登場的越後妻有之旅乾杯。隔天清晨,天空微魚肚白,一位少婦似乎在更早之時即起身準備全家早餐,隔著廚房的小窗彷彿還能看見味噌湯在爐上烹煮,幾隻白頭翁站立鳥踏。昨晚雖見公寓一樓停滿車位,理髮店的三色燈管照常旋轉,白天的市區卻也靜悄寂寥;幾米《記憶信箱》恰巧就在土士車站邊,接待人員精神飽滿地向觀眾介紹來自臺灣的插畫家作品。公車上,爺爺、奶奶、小學生各自靜謐端坐,沿途也有身著制服的中學學子蜂擁而上。我們在一個錯的地方下車,卻抵達了對的目的地。 等候伊珊從十日町車站來會合之前,我和家郁在越後妻有交流館誤打誤撞地買到了官方版護照,而且交流館隔壁居然就是越後妻有整場展覽的中心點 —— 里山現代美術館。接到伊珊電話之後,直接搭計程車到原田屋會合,沒想到竟轉個彎就到了。迎接我們的是原田屋的爺爺、媽媽和兒子,家庭式的旅館有著氣派的門面,但一進入玄關、換上準備好的拖鞋,映入眼簾的全是家族成員的照片,我們似乎也在這一瞬間獲邀進入他們的生命。這時清瘦的爸爸也步出工作室迎接我們。 ...